导航

新闻资讯

领导视察

【对话机场建设者:慈玉溪】这份骄傲和荣耀,将伴我一生

2021-08-17

随着一架架飞机划过长空

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正式敞开胸怀拥抱四海宾朋

在这背后凝结无数建安人的辛勤汗水

从今日起

特推出“对话机场建设者”系列内容

让我们一同聆听机场建设者的心声

……

这份骄傲和荣耀,将伴我一生

慈玉溪 山航基地辅助办公区施工员

2015年6月26日,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正式奠基开工。6年时间,一座4F级机场拔地而起,这其中凝结了成千上万名建设者的心血与汗水。1994年出生的慈玉溪就是其中一员。2018年,刚刚毕业的慈玉溪来到胶东国际机场建设工地,参与中青建安集团承建的山航基地辅助生产办公区建设。

记得你第一次见到胶东机场的样子吗?

当然记得,当年这里是一大片荒滩,还有我们基建同事刚刚挖的深坑。说实话,虽然自己是学建筑的,但当时觉得要在这里建起一座现代化的机场,是“不可能的任务”。等到看到新机场一步步建成,心里真的非常激动。这是我第一个真正参与建设的项目,新机场投入使用前,我站在新机场航站楼前面,感觉这是给自己也是给这座城市的一份礼物。

「对话机场建设者:慈玉溪」这份骄傲和荣耀,将伴我一生

当年工作和生活的场景是怎样的?

刚刚到工地的时候我做好了吃苦的心理准备,但当时的条件还是超出了想象。最早的时候,工地的活动板房都没建起来,我们只能睡在附近待拆迁的房子里,记得我和同事睡在一铺炕上,吃饭也得去几公里外的村子解决。当然和居住条件相比,更苦的还是工作环境。夏天地表温度能有四十多度,我们还要戴着安全帽在外面采集各种数据,那时候最大的愿望是机场如果有棵树就好了,能遮遮阴凉就行。

「对话机场建设者:慈玉溪」这份骄傲和荣耀,将伴我一生

到了吃饭的时候,老员工都嘱咐我们多喝水、多吃点咸菜,怕我们出汗太多会虚脱。等到了冬天,浇筑混凝土,往往是24小时不能间断,需要有人值夜班,那时候就得穿上所有的衣服再套上军大衣来御寒,要是再觉得冷,就只能喝热水。条件虽苦,但工作不能耽误,特别是我手头的工作,需要监督施工,误差都要控制在毫米级,不然就会有安全隐患。

你之前坐过飞机吗?有没有想过从胶东新机场出发去外面看看?

我上大学是在济南,这几年为了赶工期,基本都是靠在工地上,还从来没有机会坐飞机出去转转。今年新机场建成了,也给自己定个小目标,从这里出发,到外面看看,目的地还没想好,想去北京或者更远的地方。